
公章未备案,损失一单生意
昨天,我市一家企业工作人员来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公章备案窗口,希望窗口出具一份公章备案证明,以便外出开展商业活动。
今年以来,公安公章备案窗口备案证明查询业务大增,每个月有十五六例申请。窗口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很多企业需要与外地企业合作,出去订合同或者参加招标,对方单位都要求出示这样的证明,有的因查无证明丢了业务。今年1月,侯先生通过工商代理公司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包括公章刻制等环节。几天后,侯先生拿着相关运营资质去苏南谈生意。签了一笔大单,他当即筹备生产对方需要的货物。3月初,对方表示要终止合同。原来,对方认为合同可能存在假公章问题。侯先生来到公安窗口,发现自己的公章没有经过备案,由于合同无效,这笔生意的损失也无从挽回。
公安窗口负责人表示,公章不按规定进行备案,危害不言而喻,违规刻制、使用公章,对用章企业的可信度也带来负面影响。
目前,我市市场主体的数量为47842家,入网备案的防伪印章有25536枚,只涉及8512家单位,整体备案率约为两成。今年以来,我市新增市场主体的公章备案率超过三成。
每枚公章备案后都会发放一张印章持章证,上面有一串编码。窗口工作人员表示,这个就是备案号,是每一枚公章在全国印章管理系统里的唯一“身份证”。我市从2002年开始推行刻制防伪印章,通过网络系统备案的用章单位,会获得一张持章证,获取持章证,使公章身份合法化,公章的安全性受到有效保护。
假公章引发多起诈骗、伪造案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由于假冒公章引发的经济治安和司法案件近年来屡有发生。
2013年,市民郭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剥夺政治权利4年。郭某在2009年11月至2012年8月,利用伪造的房屋买卖合同、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以及假公章,谎称能帮助购买便宜的拆迁安置房,以交付房屋定金为由,骗得21人计165.63万元。
伪造假公章进行诈骗的情况并非个例。2014年12月,一市民接到了从上海传来的公安逮捕通知书和法院资金冻结书。民警鉴别发现,两文件上的公章格式均不正确,没有防伪和编号,文件其他格式也有出入,断定此文书是诈骗花招。去年7月,一名包工头伪造某建筑企业公章,私自开具税票、出具借条,被法院以伪造公司印章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刻制公章须先备案
公章备案窗口工作人员介绍,《江苏省特种行业治安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单位或者机构需要刻制公章的,应当持单位或者机构设立的证明文件和有关证明材料,到所在地公安机关备案。公章刻制业经营者承制公章的,应当查验并留存公安机关出具的备案证明,按照公安机关核定的内容和规定的流程刻制。
窗口工作人员提醒,除了备案要求,公章刻制还应选择正规刻章点。
公章不备案,不具有法律效力,就是打起官司来法院也根本不认账,湖南也有不少企业在这方面都吃了哑巴亏。
近期湖南某建工集团参与四川阿坝州松潘县小河丰岩堡梯级水电站主体工程施工招投标,花费了极大的精力和物力,制作了整整一车的标书前去参与招投标,并志在必得。未料,发包方在审查时,发现该集团在标书上所盖印章没有在公安机关备案,不具有法律效力,尽该建工集团后来找到省政府办公厅出具了证明书,但仍不为对方所认可,最终丧失投标资格,损失巨大!!!
公章未备案 ,麻烦一大串。公章备案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现广州从2018年10月26日起启用新版芯片防伪公章,突显公章其权威性,防伪性,唯一性,合法性。现广州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对公章未备案的危害也有了充分的认识,对自已的单位印章备案的意愿也显著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