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策 观点 媒体 课程 场地 活动 经验 定制 加入
 
 
  最新发布
 
 
  阅读TOP8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 经验
《人民日报》编辑谈专栏报道:赢在高定位
人民日报 / 声音 / 2022-04-09 19:37 / 阅读8235次

  好栏目是版面的标志性建筑,它鲜明地体现着版性特征和版面风格,代表着版面的高度和亮度。《人民日报》政治新闻版主编、“声音”栏目负责人之一胡果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个栏目的出炉,从定位到包装到具体的操作和维护,都反映出编者对自己所处媒体及版面特点与优势的把握。定位是栏目的立足之本。成功的栏目定位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让栏目散发持久动力。真正成功的栏目定位,不应该轻易模仿别人,也不应该让别人轻易模仿了去。

  定位高端力避同质

  “定位就是舍弃。外延越宽,内容越平。因为‘专’而‘深’,‘少’就是‘多’,绝对不能幻想一网打尽。”胡果告诉记者,对栏目而言,定位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意义,看得准才能立得住、叫得响。

  “一开始我们想得很简单,既然《人民日报》的报道离不开领导活动,避免不了领导讲话,能不能用一种新的包装方式,做得好看点,软和点。后来进一步明确了定位,慢慢做出了自己的味道。”胡果说,“声音”的定位锁定一个“高”——高端发言,如果“声音”谁都在说,恐怕大家就不会这么注意它了。创办之初,有人提议能否“降低门槛”,发一些来自基层的声音。不少读者、同行甚至领导都提过这个问题。压力大的时候,我们也疑惑过,但最终没有动摇。实践证明,正是因为定位鲜明,坚持“高端发言、决策视角”,“声音”才脱颖而出、凸显个性。3年来,“声音”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近300篇几乎每篇都有回响,海内外媒体广泛转载,高层和读者共同认可。一些报社还将“声音”模仿到自己版面上。

  定位“同质化”是栏目的癌症。质量不好可以提高,定位模糊就是致命伤。栏目应该努力凸显自己的个性,越有差异性越有生命力。胡果表示,“声音”栏目的整体定位非常契合《人民日报》的资源优势。

  不仅“等”更要“谋”

  稳定、充足的稿源是办好栏目的重要保证。新闻版的言论栏目既是言论,也是新闻,必须讲究策划,将定位和风格细化为每一个具体的选题。对“声音”来说,策划选题是不容易的事情。通常情况下,好的声音可遇不可求。

  “但这并不意味着‘坐等’”,胡果强调,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等”和“谋”的关系。现在,“声音”的来源从最初的单打一(记者来稿)变成了5∶4∶1结构,50%记者来稿,40%编辑约稿,10%各方荐稿。题材扩大了,新闻性强了,报道的主动性也提高了。

  在处理好领导点名来稿、记者自由来稿的同时,“声音”还着力增强选题的策划,力争有大事、有热点时就有“声音”,就能听到相关权威言论。每天值班编辑注意盯热点、盯会议、盯领导动态,从中找选题,从只言片语中嗅出可能性。深圳特区创建25周年时,因为是件大事加上时任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又很会讲话,编辑部嗅到“可能性”,提前与记者沟通,最终“抓”回了市委书记李鸿忠的“声音”《特区靠什么特下去?》,引起海内外舆论高度关注。

  今天的读者可能就是明天的作者。好的栏目既要为自己培养作者,更要为报纸涵养读者,为明天“谋”求更多的作者。随着栏目影响力的扩大,不少领导很积极地将一些好的发言推荐给“声音”,更有不少领导自荐发言。

  破解三矛盾严把质量关

  “声音”自创办以来,一直全力破解三大矛盾,即保持栏目频率与保证栏目质量的矛盾、不断扩大栏目影响力与坚决堵住“搭车”现象的矛盾,过好“审稿关”与保持“原生态”的矛盾。为此,“声音”提出以更开阔的视野和心态,深化采编互动。一篇“声音”,编辑要与记者、发言领导反复来回沟通很多遍,尽力保证稿件的高质量。几百字的“声音”,编辑需要从数千字甚至几万字的讲话录音中抽取并梳理出有效信息,精心制作提要与标题。

  好栏目一旦成功便会发出持久的影响力。“声音”不仅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获得大家的喜爱,更是赢得了各方的尊重,赢得了大家的爱护。2005年,时任国家安监总局局长的李毅中有段话说得很好,“声音”向他约稿,国家安监总局新闻办的同志整了个材料送给他审,他一看就说:你们弄的这个不行,我知道“声音”要的不是这样的东西,干脆把我的讲话录音直接给人家算了。

  在堵住“搭车”问题上社领导给了“声音”很大支持,胡果说:“有些不符合要求的来稿是领导与对方沟通,我们在这方面没有压力。”“各值班主任在政治、质量上的把关那是真严,那些没有发出去的‘声音’,统统都是他们毙掉的。”胡果说。

  创新产生动力同版栏目联动

  创新是做好栏目的关键,创新有风险,不创新风险更大。“声音”是创新的产物,创新是“声音”的动力。从标注提要、配发照片、添加角线、链接网站……“声音”一直在创新。2007年底,应广大读者要求,“声音”栏目从版面右肩挪到左侧头条,位置更醒目,效果更显著。

  “声音”还尝试加大同版面不同栏目间的关联度,比如和“时代热评”栏目联动,“声音”盯高层,“热评”聚群言,在版面上达到一种平衡,同时,“声音”的素材常成为“热评”的由头。为增强编读互动、报网互动、与基层的互动,“声音”还将设置“回音”子栏目,摘登本周“声音”的网络跟帖和读者点评。

  2005年1月5日,《人民日报》在十版“政治新闻版”推出言论专栏“声音”,以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在公开场合的讲话为内容,锁定见思想、见风采的精彩片段,摒弃空话套话,关注国计民生,力戒穿靴戴帽,体现权威性、思想性与亲和力。栏目推出3年来,做客“声音”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3人次、政治局委员31人次,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8人次、全国政协副主席2人次,还有国务委员、“两高”负责人13人次,正(省)部级领导干部161人次、副(省)部级领导干部79人次,在统一思想、推动实践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多年来,“声音”一直在努力挖掘党报资源优势,逐步探索实现资源优势和市场卖点的对接。与当地有关的“声音”一刊发,地方党报经常转载。“声音”还多次登上《报刊文摘》、《文摘周报》头版头条。新加坡《联合早报》、香港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也多次摘播“声音”,给予积极评价。“声音”成为创新领导干部活动报道方式、提升党报舆论引导水平的崭新平台,也成为展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执政品格和精神风貌的独特窗口。

陕ICP备20007593号-10
版权所有 媒介素养网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复制
Copyright © 2024 meijiesuy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立足媒介,传播科学。媒介素养网创建于2010年,以“为优质内容与杰出媒介工作者而努力”为平台宗旨,秉承“交流 共享 多赢”的理念,专注于口碑的营销,致力于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最有优势的媒体资源和最合适的媒介企划人力资源,让每一个品牌营销案例都成为经典故事。我们始终坚持为品牌客户创造最佳消费者沟通语言、做出超越价值的服务专案,更能在专案中展现KOL意见领袖的魅力。我们定期举办媒体人活动,搭建营销平台,共建媒介家园的同时,达到行业交流、积累人脉、整合资源及媒体合作等。
陕西昱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陕西媒介素养研究中心 主办